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无障碍旅游建设助力共同富裕 杭州探索城市温度新标杆—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无障碍旅游研究所主持的中国残联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2025.05.26

近日,《中国旅游报》以“无障碍旅游彰显城市温度”为题,深度报道了杭州在无障碍旅游设施建设与服务优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引发社会各界对无障碍需求群体旅游权益保障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无障碍旅游研究所所长黄宝辉副教授主持的2022年度中国残联研究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杭州无障碍旅游城市建设研究》也已顺利结题,为新时代无障碍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一、无障碍旅游:城市文明与共同富裕的双重坐标

杭州的无障碍旅游实践,正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正如中国旅游报报道所言,无障碍建设绝非“成本”,而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投资”。从西湖景区的无障碍游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盲文导览屏,到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数字人手语翻译系统,杭州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让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真正实现“自主游览”,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转变不仅彰显城市温度,更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打破社会资源分配的隐性壁垒,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课题研究:构建无障碍旅游的“杭州范式”

黄宝辉所长主持的《共同富裕背景下杭州无障碍旅游城市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课题组通过两年多的实地调研,主动对接省市残联、文旅部门、城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覆盖杭州西湖、运河、良渚、湘湖等多个核心点位,对数十个文旅场所进行无障碍旅游硬软件评估,并与上百名残障游客及无障碍旅游从业者展开深度访谈。在深度调研基础上,该课题梳理了杭州在无障碍旅游城市建设方面的特色成效,分析了杭州无障碍旅游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障碍,构建了无障碍旅游示范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推进杭州无障碍旅游示范城市建设的对策路径。

三、成果转化: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标杆

该课题成果已深度融入杭州城市发展肌理。例如:由研究所专家团队助力推出的5条杭州无障碍旅游线路,通过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实地测试,实现“线路连贯性、设施安全性、服务舒适性”的全面提升。由研究所指导建成了全国首个无障碍旅游驿站——达那福无障碍旅游驿站,并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旅游驿站。研究所主持或参与全国首创的13项无障碍旅游标准化成果,涵盖了无障碍旅游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编制,以及国家级、省级、市级无障碍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杭州的实践证明,旅游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无障碍需求人群的福祉,它关系到所有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当残障人士与普通游客并肩欣赏西湖的波光山色,当科技的冷感被注入人文的温度,城市的文明高度便在这细微处悄然生长。该课题的研究,正是这场文明进程的有力推动者,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无障碍旅游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黄宝辉所长表示,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旅游场景的无障碍化,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未来,研究所将继续深化与省市文旅部门、残联部门等的合作,继续助力推动无障碍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